作者: 来源: 日期:2025-03-06 14:19:44
从“心灵导师”到“赛博孙子”,
人民锐见:科技创新的“硬”与“软”
很多人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仰望星空,深感宇宙之浩瀚无穷,心境随之豁然开朗;翻开史书,置身风云变幻的历史场景,格局瞬间打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这样一种大历史观,蕴含着宝贵的方法论,启示我们探究历史规律和演变机理,既有助于解决怎么看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新时代新征程要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因为超越经济周期来看,一个经济体在初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泉来自科技创新。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克服短期困难,走上持续健康增长的轨道。
拉长时间坐标,从中感受点滴变化如何在日积月累后实现骐骥一跃,捕捉行而不辍带来怎样的复利效应,常常会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电影《哪吒2》创造票房奇迹,来自制作团队5年半的默默坚持,更来自中国电影工业的整体进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的累积。惊人的爆发常在一瞬,背后则是日复一日的长期努力。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在历史长河中把握规律、正道直行,就会有一种时间赋予的踏实感,无惧短期风浪、不怕外部干扰,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走向既定目标。
自然也会引发担忧与反思:有了如此强大的外脑,孩子们会不会就不动脑了?会不会形成依赖,产生惰性?
但这是孩子们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放着这么个强大而实用的工具,谁不想用一下。有不少后台读者留言:“你们评论是不是DeepSeek写的?”可以坦率回答,当然不是。但利用人工智能搜寻资料、检索信息、拓展思路,也已经成为重要工作方法。据统计,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达到2.5亿,人工智能日渐融入千行百业,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将孩子的生活学习与人工智能完全隔离开,不科学也不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没必要把孩子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视为洪水猛兽,相反,他如果用得很溜,还应该给他竖个大拇指。
AI主播上联播,人类还“有班可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