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日期:2024-10-16 09:57:28
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推动高校法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校法治教育与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效统一。
一、树牢法治观念,奏响法治理论“固基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法治观念是法治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制度规范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高校法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对于全面推进高校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确保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取得实效,辅导员应当站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充分认识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法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将法治观念培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学习和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监督与管理,推动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此外,辅导员还应加强对法治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法治观念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法治观念、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强化法治思维,奏响法治精神“入心曲”
育人以法,润物无声。使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大学生法治思维,筑牢大学生的法治精神。所谓“请进来”就是加强学校与司法机关的联系,邀请相关的专业司法人员上台讲课,做法制报告。
所谓“走出去”就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如少年模拟法庭、法制夏令营、假期普法班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法治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涵养成法治精神。同时,要加强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以人为本,创新法治文化宣传,与时俱进,丰富法治文化载体。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法治精神熔铸到学生头脑之中,形成更广泛、更强大的法治信仰,让法治文化浸润人心,使广大青年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
三、坚定法治立场,奏响法治行为“践行曲”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是开展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辅导员应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举办学宪法讲宪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实务工作者和法学专家上讲堂等形式加强大学生法治理论的学习。
利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日”“网络安全月”等重要节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普法竞赛、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同时辅导员应当强化着重抓好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遵守规则的养成教育,填补学生法治教育空白,扫除学生法律意识的盲点,帮助大学生系好第一粒“法治扣子”,让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法治教育的成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辅导员在开展法治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基本需要,看到学生个性及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以研讨式、探究式、辩论式等活动为途径,进行鲜活的法治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可法治教育,让法治意识在每一个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奋力书写良法善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