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途教育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18623329433

名途教育:如何做好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作者:名途教育   来源:   日期:2023-07-09 19:36:5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是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产物,“土特产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做好“土特产”文章,可以发挥市场、品牌优势,吸引更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社会资本等资源向乡村聚集。

“土、特、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土特产”。立足土、体现特、做大产才是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

 

 
图片
 
做好“土特产”文章 
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访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把不少小特产、“土特产”培育成了大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日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丰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大量的农作物、动物和微生物。农耕文明传承千年,多民族交融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特色资源为我国特色产业发展、农特产品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价值内涵。“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
 
图片
 
如何区别特色产业与“土特产”?该负责人表示,一般认为,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是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产物,“土特产”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用意深远。
 
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利于推动建设农业强国。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保障粮食、重要农产品和“菜篮子”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土特产”是“菜篮子”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重要补充。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各地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把当地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可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食物消费需求,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
 
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土特产”生产开发活动多在农村完成,农民既是生产主体,也是获益主体。做好“土特产”文章,可以引导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经营收入,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依托闲置房屋发展农村电商、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利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可以发挥市场、品牌优势,吸引更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社会资本等资源向乡村聚集,开发相关产品和相关产业,完善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和餐饮、住宿等乡村服务体系,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
 
在我国不少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仍有部分地区特色产业刚刚起步,产品同质化,科技含量不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不够。该负责人坦言,当前,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面临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特色资源挖掘不够。二是科技创新不够。三是产业链延伸不足。四是带农增收作用未充分发挥。
 
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的一道“必答题”。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按照部党组整体部署,继续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指导,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布“土特产”目录,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建立“土特产”监测调查制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成效。加大财政投入,梯次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逐步完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的特色产品,联合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强化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完善金融服务,推动地方建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拓宽特色产业融资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农村而言,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去年年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春基层慰问等场合,再次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特色农产品文章,并作出相关指示部署。
图片
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重中之重”,可见分量。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一头连着脱贫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乡村产业,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指出路。吐鲁番葡萄、柞水木耳、大同黄花、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延安苹果……每一种小特产都是富民的大产业。“但是,从全国面上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总书记深刻指出,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年前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也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作出了重要部署,指出“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色资源,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品牌打造,全链条升级……总书记的讲话部署,指明了乡村特色产业的振兴路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乡村“土特产”要在“品”上下足功夫,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让本地“土特产”更好地服务城乡、致富农民。
我国各地农村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各有特色,发展基础有所不同。近十年,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和发展中,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之路、发展之路。这些宝贵经验和做法,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当前,各地正加快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不断提档升级,不少地方已把小特产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各地的特色产业还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这是今年春节前夕(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他勉励大家继续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
重新认识“土、特、产”
眼下,各地在举办年货节,线上线下颇为热闹。土特产成为不少人购置年货、走亲访友的一大选择。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号角吹响的时刻,重新认识“土特产”,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有着特殊意义。
“土特产”看似寻常,却是大文章。土特产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地特色农产品或加工产品。据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7万亿元。近年来,不少土特产被培育成为地方支柱产业,孕育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要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图片
1月15日,在陕西延安宝塔区一家土特产销售门店,顾客在挑选小杂粮。邹竞一摄(新华社)
立足“土”,就是用好农业农村资源。农产品扎根乡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产。土,不仅是气候、土壤,还包括文化、地域。如今,城市居民对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等越来越向往。人们购买土特产,既满足美食美景的客观需求,也包含乡土乡愁的精神慰藉。令人惋惜的是,一些地方对独特生态、文化资源、地方风情没有充分开发,创意花样不多、乡土气不足。
做好“土”字文章,要打开视野,用好乡土优势资源,实现农业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的转变。土,不代表没有创意。有的地方把田边不起眼的土产做成了乡村文创手信,有设计感也有情怀,让乡村风貌既看得见又带得走。土,不代表没有文化。有的茶园发展农文旅,不仅采茶制茶卖茶,也让消费者赏茶园、论茶道、品茶餐,茶园变公园。当下,农产品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要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体现“特”,就是突出产品特色。当前,一些地方特色农业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叫得不够响,销得不够旺。症结就在于,没有突出“特”。说是特产,其实周边很多地市乃至其他一些省份也有,在产品差异性上没有明显区分度,赶上集中上市,自然影响效益。
图片
人们在河北遵化市平安城镇大集选购土特产。刘满仓摄(新华社)
做好“特”字文章,一方面,要弄清本地家底,哪些有优势、需发挥,哪些有潜力、可培育,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在品种上追求“特别特”,在品牌上追求“限量版”。另一方面,也不能埋头只顾自己,还要看周边和全国,要从全局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中找准定位和机遇。很多土特产最初的产值都不大,但恰恰越是小体量的时候越要做精,赢得口碑。要注意相似地区的产业动向,注重供需平衡,注重保持特色,防止短期快速扩大规模,导致品质下降、特色丧失。
形成“产”,就是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土特产最终要成气候,就需要在发展中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特色产业,都建立在产业集群基础上。比如山东寿光,依托蔬菜产业集群,先是种植基地,后是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中心,逐步成为模式输出、标准制定中心,近年又向上游的育种领域延伸。
做好“产”字文章,尤其要延链补链,形成产业共同体,画出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不少地方的土特产还处于一种包装简陋、价格低廉的阶段。其实,从“披头散发进市场”到“梳妆打扮树品牌”,离不开产业链协同。不仅要把特色作物种好、特色畜禽养好,还要做好产后的分级包装、仓储物流、加工销售,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各类主体和广大农民参与其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新华时评:做好“土特产”文章 特要有“品”

乡村应如何发展特色产业,让本地“土特产”更好地服务城乡、致富农民?今日,公众号分享新华时评《做好“土特产”文章 特要有“品”》一文,文章中指出,乡村围绕“品”字下功夫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提高农产品品牌价值,发展更多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以此发挥地域优势,实现振兴发展
 
 
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乡村“土特产”要在“品”上下足功夫,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让本地“土特产”更好服务城乡、致富农民。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打好“特色牌”。我国疆域辽阔,新疆吐鲁番的葡萄、黑龙江五常的大米、山东烟台的苹果……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孕育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物产品种。各地“跳出本地看本地”,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打造广大消费者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同时科学把握差异性,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不盲目跟风。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适应需求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随着人们健康理念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需要质量更好、品质更优的农产品。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施行,通过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久久为功擦亮品牌,拓宽致富路。近年来,农业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显著提升,但多而不精、大而不强仍是发展瓶颈。通过加快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特色产业从“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另一方面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促进品牌营销,实现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转变
 
让乡村特色产业更有“品”,离不开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进一步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要加强政策扶持引才育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围绕“品”字下功夫,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外在品相、内在品质,以及品牌价值,更多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就会不断带动强农富农,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联系电话:15683769705